护轨垫片
护轨垫片是铁路轨道系统中用于护轨与基本轨(或枕木)之间的功能性垫片,主要起到
缓冲、绝缘、调整间距等作用。以下从应用场景、结构功能、技术参数等方面详细说明:
一、应用场景与功能
安装位置
铺设于护轨(如道岔护轨、桥梁护轨)与基本轨之间,或护轨与轨枕 / 垫板之间。
常见于道岔区域、曲线地段、桥梁等需要护轨对车轮进行导向和防护的位置。
核心功能
缓冲冲击:吸收车轮碾压护轨时的冲击力,减少护轨与基本轨的硬性接触磨损。
绝缘隔离:防止护轨与基本轨之间的电流传导,避免信号系统干扰(尤其在自动闭塞区段)。
调整间距:通过不同厚度的垫片调节护轨与基本轨的轮缘槽宽度(一般为 42~48mm),
确保车轮安全通过。
稳定结构:填充护轨与轨枕间的间隙,增强护轨安装的稳定性,减少振动位移。
二、材质与特性
常见材质
橡胶类:天然橡胶、丁苯橡胶(SBR)、三元乙丙橡胶(EPDM),具有良好弹性和耐磨性,适应温度 - 40℃~+70℃。
工程塑料类:聚乙烯(PE)、聚氯乙烯(PVC),硬度高、绝缘性强,耐化学腐蚀,适合
潮湿或污染环境。
复合材质:橡胶 + 纤维织物增强,或塑料 + 金属骨架,提高抗撕裂强度和刚度稳定性。
关键性能指标
硬度:邵氏硬度 60~85 度(A 型),重载线路或道岔区垫片硬度更高(如 80~85 度)。
绝缘电阻:工作电阻≥10⁶Ω,满足铁路信号绝缘要求。
压缩永久变形:经 100℃×72h 老化后,变形率≤30%,确保长期使用不易失效。
拉伸强度:≥8MPa,扯断伸长率≥150%,避免冲击下开裂。
耐磨性能:阿克隆磨耗≤0.8cm³/1.61km,适应车轮频繁碾压。
三、型号与规格
命名规则
通常以 “用途 + 厚度 + 材质” 命名,例如:
道岔护轨绝缘垫片(8mm 橡胶):用于道岔护轨,厚度 8mm,橡胶材质。
桥梁护轨塑料垫片(10mm PE):用于桥梁护轨,厚度 10mm,聚乙烯材质。
典型尺寸
长 × 宽:常见 100×80mm、120×100mm,根据护轨与基本轨的间隙定制。
厚度:5mm、8mm、10mm、12mm 等,道岔区常用 8~12mm,普通线路用 5~8mm。
特殊形状:部分垫片设计为梯形、L 型或带凹槽结构,匹配护轨与基本轨的安装角度。
四、相关标准与技术要求
行业标准参考:
TB/T 2626《铁道混凝土枕轨下用橡胶垫板技术条件》(部分指标可参考)。
道岔部件相关标准(如 TB/T 412-2018《客货共线铁路道岔技术条件》)中对护轨间距
的要求间接影响垫片规格。
检测项目:
力学性能(压缩、拉伸、磨耗)、绝缘性能、耐老化性能(热空气老化、臭氧老化)、
尺寸公差(厚度偏差 ±0.5mm)。
五、与其他轨道垫片的区别
类别 护轨垫片 轨下胶垫 铁座胶垫
安装位置 护轨与基本轨 / 轨枕之间 钢轨与铁垫板之间 铁垫板与轨枕之间
核心功能 缓冲护轨冲击、调整轮缘槽 缓冲钢轨垂直冲击 缓冲铁垫板振动、绝缘
刚度需求 中低刚度(侧重弹性缓冲) 高刚度(支撑钢轨载荷) 中等刚度(均衡振动吸收)
尺寸特点 尺寸较小,形状多变 尺寸较大(如 185×150mm) 尺寸与铁垫板匹配
六、维护与更换
失效表现
垫片开裂、老化变硬,弹性丧失;
厚度磨损超过 20%(如 10mm 垫片磨至 8mm 以下);
绝缘电阻低于 10⁶Ω,导致信号短路;
垫片移位或破碎,造成护轨间距异常。
更换周期
一般 5~10 年,道岔区或重载线路因冲击频繁,更换周期缩短至 3~5 年。
雨季或潮湿地区需定期检查绝缘性能,防止漏电失效。
七、延伸应用
除铁路外,类似功能的护轨垫片也可用于矿山轨道、港口铁路等场景,通过调整材质
(如耐油橡胶)或结构(如防滑纹路)适应特殊环境需求。实际应用中,需根据线路
载荷、环境条件(温度、湿度、污染)选择合适的垫片类型,并严格遵循铁路工务
部门的安装规范。
- 上一篇:绝缘轨距块
- 下一篇:没有了;